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讨论什么是新媒体新闻?

讨论什么是新媒体新闻?

2023-05-10 14:56:27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新闻与写作》原创,未经授权,其他公众号不得转载。

编者按

新媒体新闻与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在内容表达上有很大差别,传统媒体把采访素材组合化成文,新媒体新闻把篇章图形化、段落化,以适应快速阅读的需求。那么,传统媒体的记者如何应对单位新媒体渠道发布同内容新闻的诉求?未来记者的采写会由基于传统媒介转变成基于互联网吗?……来自传媒业的业界精英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高级研修班上抛出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谭天是如何回答这些提问的,跟随小编一起享受这场关于讨论新媒体新闻的盛宴吧!


【注:下文蓝色部分不是解答,是回应和讨论,开放式的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新媒体新闻,因其概念尚未明确,我尝试将它理解为非专业新闻媒体上的专业新闻生产,例如微信的公众号。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所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在于时效性的加强。这确实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需要,但也注定了其是碎片化的实时报道。即使如此,我相信仍有读者需要有思想有深度的阅读体验。那么,问题来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如何在满足受众基本的需要后,让受众在愉悦中获取完整全面的信息呢?

当微博微信大规模进入中国年轻人生活后,短平快的阅读习惯更成大势所趋。到底新一轮的媒介融合,是应该生产更多严谨、客观、丰富的新闻产品,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和判断?还是追随互联网的阅读习惯,消解新闻,关注娱乐社会热点从而博得点击量?

我觉得新媒体新闻应该长短结合,有轻快也有深厚,只是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聚合平台。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大众对新闻要求的日益提升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为主导的媒介生态发生着变化,而随着腾讯新闻客户端为代表新媒体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同,新闻信息在新的传播媒介和内容呈现等方面重新绽放生命力,新媒体新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重构着传统媒体新闻的基因。请问新媒体新闻在传播对象、传播方式、时效性、个性化、表现形态等方面如何重构传统媒体基因?

转基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的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双向信息交换的频率越来越高,用户也越来越倾向于体验与感知,而互联网外置终端和它背后的产业链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联和统一似乎是一种追求高效与活跃的趋势,而随着这种形式的递进,设想未来过滤掉多屏繁冗的模式与多家集团媒体互相竞争,而转化为个体双向获取与云层终端处理的这种极致分化,?

这个问题很好!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并存,后者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目前自媒体为受众赋权,使得传播去中心化,削弱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的时代,自媒体的权威性需要如何建立?另外,针对这个问题,传统媒体又应该如何重塑其权威性,如果重新定义把关人的角色?

关于把关人理论有一些新的研究,可以关注和研究。

新媒体是社会问题新闻传播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但由于利益推手的存在,网民认知不足和非理性态度等原因,导致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问题新闻传播出现如网络水军、媒介暴力行为、观点极端化等多种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优化新媒体社会问题新闻的传播功能?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新媒体经营者、网民如何建立规范才能让新媒体健康地向前发展?网络秩序与网络治理是一个大的研究领域。新媒体新闻愈加多流行标题党,这样会改变传统新闻标题的规则吗?尽管很多人意识到标题党把新闻报道低俗化、价值标准审丑化,但它的确在碎片化传播中更能吸引眼球,更具经济效益。那以后真的能规范整治标题党吗??然而感觉就算出了规范,还是会有政策下有对策…

“标题党”就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需要界定和研究它。


。现今,新媒体发展对时政新闻的冲击日渐升高。那么,在主要是碎片化阅读的新媒体发展时代,时政新闻应如何适应新的社会传播结构、经济模式和发展大环境?其应如何转型?传统的时政新闻如何产品化、产业化?新媒体客户端推的新闻内容同质化太厉害了,把内容往服务上引会不会有流量以及盈利上的增长?最近思考了一下“互联网+”,是不是也能理解成内容加上对互联网功能的深挖,包括平台,服务,信息库,分享等等?

你理解的是“+互联网”,而非“互联网+”。“互联网+”就是对新闻运作的重构,这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新媒体新闻出现了很多传统媒体时代不会有的即时互动和交流,例如各种转发、评论、跟贴等,这种交流一方面能使新闻得到更广的传播,但同时也很容易影响到新闻从业者的立场和态度,在这种大背景下,新媒体的新闻是否会因此失去其立场,如何权衡新闻传播度与客观公正性之间的平衡。

互动和交流是为了更好的平衡。


新媒体新闻运营的版权问题如何界定?

我认为新媒体的“新”是在于传播新闻载体的新,而新闻的本质和本源并没有变化,但在新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之下,复制、黏贴随处可见也很容易操作,因而记者的原创新闻作品遭到剽窃随处可见,请问在现阶段中国新闻立法尚未成功的前提下,如何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在原创方面的权益?

法规尚待完善,公共产品的知识产权值得好好研究。

现在依托手机等移动端的新闻阅读越来越趋于“速食化”“碎片化”,由于受众可得的信息量巨大,造成新媒体新闻传播者刻意迎合,导致形成一种“病毒式传播”的不良风气。这种情况是否还能归为新媒体新闻?这对主流价值观的判断会产生什么冲击么?未来这种现象会成为新媒体新闻的一个分支吗?抑或可能将新媒体新闻带入歧途?

快就一定不好吗?慢就一定是好的吗?有些筛选过屏蔽了的东西你喜欢吗?


当下,新闻APP基本都是依靠聚合内容(包括传统媒体、网络以及自媒体内容等),然后利用个性化的大数据算法,来进行垂直分类传播,它们的营收除了开屏广告和信息流广告,还会有哪些商业变现模式?最近,各大传统媒体的客户端也都纷纷上马,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有一种办法,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来埋单。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作用和运用分别是什么?两者如何协调搭配做到所谓的整合传播?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操作的事不在这里说了。


在中国如果一个网站想要报道采访,要获取新闻牌照的,通常意义上,非巨型网站很难获得这张牌照(传统媒体的网站例外)。于是,长久以来,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中国一些所谓的独立新闻媒体,要么就是喜欢弄点小道消息,如果是长篇大论,基本上都是复制或者翻译过来的,结合美国《赫芬顿邮报》的经验,这类新媒体应该如何突破现在这种尴尬局面?

目前国际新闻报道主要由传统主流媒体来做。

新媒体新闻读起来十分便捷,形式结构不拘一格。但问题也不少,如(1)信息噪音。(2)淫秽信息影响青少年健康。(3)虚假信息以及媚俗化倾向。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和规范?

不要把新闻与信息混为一谈。


近来对于网络新闻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多,基本上建立在网络语言是否规范的初衷之上。随着网络语言被质疑,越发缤纷,越发重视感官刺激的传统媒体也进入了学者的法眼,直至普通受众也可以从中轻而易举地挑出错误。但是讲究快速的时代,规范性的比重肯定会受到影响,那么这个新媒体新闻的语言规范性应该如何把握?

恐怕需要换一个思路来研究吧。

新媒体新闻呈现的平台或者传播方式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如开始的媒体门户网站到微博,后来到微信、app等,以后还会有其他模式的出现。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需要同一个新闻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有取舍地分别投入不同的平台,并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那么未来是所有的平台或者表现方式都要投入,还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来选择投放和不断更新?还是说就重点发展自己的新媒体阵地,通过自己的优质内容,吸引读者就到自己的平台来阅读?

自建平台不是容易的事情,相比之下对接平台是比较容易做的。同时,也必须重新定义”优质内容“,这个优质是你认为还是用户认为?


新媒体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碎片,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究竟去中心化这个态势能否长久呢?

再中心化和聚合化是目前重点需要研究的。

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变,新媒体娱乐节目的异军突起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娱乐习惯,塑造出新的文化形态。当新媒体娱乐节目不断创新吸引观众眼球的时候电视娱乐节目也在反思与进步,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是否新媒体娱乐节目将逐渐成为舞台的中心?而传统电视娱乐节目该如何继续保持生命力?

谭维维告诉你。


新媒体之所以新,在于互动。而目前新媒体新闻中,互动最多且争议最多的莫过于网易新闻的评论区,有人认为如果任何新闻都可不加节制地评论,则导致新闻中充满民粹和戾气,是对新闻的亵渎和违背新闻道德,是“有态度,没脑子”;但反之,没有自由的评论氛围,又丧失了新媒体的精粹。从学界研究角度而言,究竟应该任其发展待人民自发提高公共领域表达水平,还是加以一定程度的管理和指引?平台操作运营中,自由评论与管控中间又是否存在较优的平衡点?

度怎么把握要好好研究一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内容、媒介、运营方式等方面皆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驱动要素是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融入与改造。pc,手机,平板等电子终端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知识的主流方式,且不可逆转。纸质媒体、电视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顺应市场变化、主动求变,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谋取突围和变革?另外,新媒体所带来的资讯数据通过云端收集,理析,推送,有没有涉及一个信息伦理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太大,第二个问题是互联网伦理问题,很值得研究,但都要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研究。


我国媒体运用大数据报道新闻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运用大数据新闻报道时,将会呈现怎样的特征?新媒体新闻的逻辑、规则、样式等方面,有哪些需求点可以嵌入大数据服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运用大数据新闻报道时,由于媒体生态环境的不同将产生怎样的传播效果?

问题大而笼统,你有来听课吗?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传统手工业一般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方式正在被逐步瓦解,传统媒体新闻生产力的一部分会向新媒体流入,那么在这样的新闻生产力流转的过程中传统新闻生产方式是否会得到保留或者说保留到何种程度,新媒体新闻生产会由目前的比较明显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向何种方式演变,传统媒体独有的深度、整合、专业的采编优势日后是否仍然会保留,如果能够保留又如何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国家政策欲向保护传统媒体倾斜,那么如何规范新闻生产?

采编优势要转变为运营优势。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在传播活动中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为了适应新环境又采取了哪些创新手段呢?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新闻工作者又应该如何应对?

要懂得利用互联网。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媒体人奉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是否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必要性?

我不太懂你说的新闻专业主义,但PGC是需要的。

个性化定制的时代,连新闻内容都更趋向分类和精准推送,大多新闻类新媒体都会根据用户特征、场景和文章特征做个性化推荐,而这些推荐不靠编辑,靠技术算法,内容来源靠爬虫,那未来编辑的作用是更偏向于什么?速食化的信息时代机器的作用会大于人吗?

机器只能代替人的一部分功能。


从市场运营来看,新媒体新闻目前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很激烈,内容和形式需要并重,在运营中需要注重哪些方面?这些问题与传统媒体的运营的异同点是什么?

传播和运营与生产同样重要。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阶段的新媒体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新媒体新闻速度快、互动性强、小众传播可信度高等诸多优势,在不同时期,人们会集聚在某一、两种新媒体介质关注新闻,从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到现在的微信。那新媒体新闻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内容侧重点、用户关注点会有什么共同点?随着不同形态的新媒体介质新闻内容和形式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发展?变化原因是为何?这种变化对用户又有怎样的影响?

我不知道,大数据可以告诉你。

新媒体在空间上占据着令传统媒体难以抗衡的优势,不仅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在新闻版面上,不再受制于小小4开空间,新闻图片不再千挑万选那唯一,新闻板块不再纠结文字多寡。这种形势下,对摄影记者,美编人员等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对新闻工作者的技能培养,人才需求,人员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更需要数据分析师、新闻策展人和产品经理。


新媒体环境下:1.如何健全信息整合平台,特别是发挥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功能,2.如何提升媒体从业者的道德公信力,增强自律性。

已有不少研究,还可以研究。

新媒体新闻的传播和写作与传统新闻的要求有着许多区别,以前我们在导向和写作等方面都很强调新闻记者的专业性,那么在目前的新媒体新闻越来越主流化的趋势下,专业是否还重要?对于采编者来说究竟什么才是必须把握的第一要素?

需要更专业,需要新专业。


(谭天: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所所长)



关于我ID:bj_xwyxz
  1. 欢迎加入新闻与写作微信大家庭。

  2. 点击自定义菜单你可以了解更多信息。

  3. 当你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世界,你将重新认识整个世界。

  4. 如想看到纸质精彩内容,请致电:010-85201321

  5. 如想投稿,请e-mail至:bjxwyxz@126.com

  6. 商务与广告合作,请致电:010-85201320或给我们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