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第一讲】什么是新媒体?

【第一讲】什么是新媒体?

2023-05-10 14:56:27

什么是新媒体?我们先来点感性认识。1分钟等于60秒,看似短暂却会发生很多事情。据统计,1分钟之内全球会有250个新生儿降生,世界人均挣了1.3美分,耐克可以挣3.65万美金。而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又会发生什么呢?据统计,1分钟之内会有4.7万个App下载,亚马逊卖出8.3万美元货物,Facebook被查看了600万次。一分钟之内,Instagram分享216000张图片,亚马逊销售8.3万美元产品,Facebook诞生180万个“赞(Like)”,YouTube上传了3天的视频。同样的1分钟里,中国互联网又发生了什么呢?

1、根据腾讯公开的数字,2015年5月1日国庆期间,QQ空间单日照片上传峰值达到6.5亿张。

    2、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3年2月20日公布的数据,新浪微博2012年11月日均发微博量约1.366亿条,平均每分钟约94907条。

    3、根据支付宝公开数据,支付宝在2012.11.11当天,交易笔数达到1.058亿笔,平均每分钟73472笔。其中无线支付笔数近900万笔,平均每分钟6250笔。

    4、根据淘宝公开数据,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当天,天猫和淘宝吸引了2.13亿独立用户访问,平均每分钟147917人访问天猫、淘宝。

    5、根据当当网2012年全年财报,2012年总订单量为542万单,平均日订单量约14849单,每分钟约10单。

    6、根据搜狐新闻客户端对搜狐IT独家披露的信息,搜狐新闻客户端2013年3月日活用户1800万,平均每分钟约12500人观看搜狐新闻客户端。

    7、根据迅雷对搜狐IT独家披露的信息,2012年全国用户通过迅雷下载的数据总量达到了56亿GB, 每天0.153亿GB,每分钟约10625GB。

    8、根据奇虎360对搜狐IT独家披露的信息,360安全卫士平均每分钟拦截79109个木马病毒,平均每分钟拦截15360次钓鱼欺诈网站。

    9、根据CNN Money及Tech in Asia发布的消息,百度每日处理的搜索量多达50亿次以上 ,超过谷歌的30亿次,平均每分钟约347万次。

    10、根据2013年2月,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内地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300万部,Android智能手机约占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86%,约4558万部,约每分钟出货量176部;而iOS智能手机则占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12%,约636万部,约每分钟25部。

    11、截至 2015 年 12 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 6. 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接入互联的比例分别为 67.6 %和 38.7 %;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0.1%,电视上网使用率为 17.9 % 。

    ……

这些数据,这些小碎片对于互联网来说只是沧海一粟,而新媒体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要真正的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互联网和新媒体还须把放在科学的显微镜和时代的望远镜之下,采取各种学科视角和科学方法来研究它。

作为一门科学来说,要研究一个新事物,先要把这个新事物的概念界定清楚。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至今不能统一。笔者不想在此逐一列举、比较分析,而是从考察新媒体的起源开讨论。在讨论之前先来辨析两个相似的概念: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当今媒体已经广泛使用数字技术,如传统媒体中的广播电视已经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升级,但还不能说它就是新媒体。同理,现在不少传统媒体已经上网或者采用网络技术,如报纸的网络版,但它其实还是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新媒体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因此,笔者认为还是采用“新媒体”这一概念为好,尽管它也不够准确。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在一份商业开发计划中提出当时他说的新媒体其实是指电子录像。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多处使用“New media”一词。虽然当时说的新媒体不是今天的新媒体,但“新媒体”一词就此流行起来,而且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并形成一个与时俱进且不断添丁生子的庞大家族。 

准确来说新媒体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或许把它是视为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更合适一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要研究一个新事物,还是要把的概念界定一下为好。“新媒体”(New Media)包括两个概念:“新”和“媒体”。“新”是相对“旧”而言的,当广播出现的时候,相对报纸来说它是新媒体,当电视诞生的时候,相对其他传统媒体它也是新媒体。新媒体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中,昨天的新媒体会变成今天的旧媒体。因此,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媒体和媒介在英文里都是同一个单词Media,但在中文里的涵义却大相径庭,媒介是一个传播学概念,它是指传播的介质,承载信息的物体;媒体是一个传媒经济学概念,它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经济运营实体,即媒介组织和媒介组织形态。当今的新媒体又包含大类媒体: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和新型媒体。新兴媒体包括Google、Facebook、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及组织形态,过去我们把它划归IT业,如今我们也把它叫做新兴媒体。新兴媒体是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一种新媒介组织,因为它不只是搬运内容,还能提供更多的服务。新型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的产物,它包括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以及传统媒体网站等,新型媒体虽然有各种新形态和新业态,但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即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到新媒介上。

当下我国新闻传播学新媒体研究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基于媒介的传播学研究,研究其传播现象、传播特点及传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基本上还停留在经典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上。而对新兴媒体的本身、生成、生存和运行,理论研究相当乏力,不少人研究仍停留在传播层面,没有深入到传播背后的关系、意义和服务,由此对新媒体认知和利用产生各种盲区和误区。

    本书讨论的主要是新兴媒体,下面内容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所说的新媒体即新兴媒体。那么,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什么根本区别呢?传统媒体有三大构成:内容、渠道和商业模式。其中内容是核心,传统媒体主要是内容提供者。但是对于新媒体或新兴媒体则不一定自己生产内容,如Google、百度只是帮你找内容,或者说为你找内容提供服务。新媒体也不一定拥有自己的物理传输渠道,如腾讯可以借助移动和联通提供的网络服务。新媒体主要渠道运营商而是服务提供商,或者说新媒体扮演的是一个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尽管新媒体的定义有很多,有基于传播的媒介说,有基于技术的系统说,笔者主要从媒介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定义。各种定义的新媒体基本上少不了两个主要特征和基本要素,一个是计算机,一个是互联网。综上所述,笔者定义:媒体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技术支持,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媒介组织或媒介组织形态。可以说新媒体是一种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全新的媒介组织形态。当今,新媒体不仅改变传播方式媒介形态,新媒体改变传媒产业和社会形态

那么,如何去认识新媒体,又如何来研究新媒体呢?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兴趣和取向。鲁迅先生关于《红楼梦》有一段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这段话对于新媒体研究,亦然。纵观新媒体的研究大致有两取向:一是可以用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来研究新媒体;二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这一载体来研究这些学科的问题。本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者,这才是新闻传播学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要回答新媒体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功能和特性?它有哪些应用和影响?等等。然而,对于学习新媒体的人或许会问,新媒体有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吗?该如何入手去研究它?套用一句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片名《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我们可以这样动问:拿什么研究你,我的新媒体。笔者认为,新媒体研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门类,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笔者认为在新闻传播学视阈下,新媒体研究主要由三大学科构成和三大技术支撑。三大学科是传播学、信息科学和传媒经济学,这三个学科体现了新媒体的媒介性、技术性和商用性。

1、新媒体传播主要是网络传播(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传播)。网络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网络传播活动的系统学科,它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网络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传播的平台、形态、类型、受众、结构和效果。与此同时,新媒体研究与实践也会涉及经典传播学的各个领域。

2、信息科学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仿生学、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而形成。信息科学的研究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认知、再生、施效、组织以及信息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量。

3、传媒经济学(Media Economics,又称媒介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构建在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传媒经济学包括传媒产业经济学、媒介管理和传播政治经济学三大部分。

本书的第三、第四章是新媒体的基本理论讨论,即新媒体传播和新媒体经济。新媒体研究还会涉及信息科学技术,我们还对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有所涉猎有所了解,新媒体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感技术。

1、计算机技术是研究计算设备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2、互联网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等各种软件;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等应用,包括各种模型、结构和框架。

3、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传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物联网。

技术之于媒介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不少著名的传播学者都有论断,从而形成媒介发展的技术观。如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波兹曼的技术悲观论和莱文森的技术乐观论。然而,不论是哪一种观点,技术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与空间往往超乎人们想象的。

在新媒介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研究中,数字鸿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它揭示了技术拥有者和技术贫乏者之间的不平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Pippa Norris个方面定义“数字鸿沟”:一是全球鸿沟,指发达社会和发展中社会之间在接入网络方面的差距;二是社会鸿沟,涉及每个国家中信息富足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三是民主鸿沟,指那些使用和不使用数字资源去从事、动员或参与公共生活的人们之间的差别。[] 这一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数字鸿沟”的本质,即从网络技术上来讲,是地域、教育水平和种族不同的群体在接入和使用网络技术上存在的差距;从经济方面来讲,是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对信息接触和应用的差距;从知识方面来讲,是不同群体在获取和利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距;从社会制度方面来讲,它是传统社会分化现象在新时代下的延续,即信息分化现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顾问Dannisi指出,数字鸿沟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创造财富能力的差距。在中国,研究资料表明,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其本身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数字鸿沟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平等,但也有可能成为数字机遇。我们要注意到数字鸿沟后面的三个规律:一、数字鸿沟是一个信息技术的鸿沟或者信息技术普及的鸿沟;二、数字鸿沟是个经济现象,它符合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所以要学习新媒体经济;三、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鸿沟。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上存在一种"马太效应",学习越好的,越爱学习,创新越好的人,越追求创新反之亦然。这就涉及到创新扩散理论。


摘自《新媒体新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