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自媒体 | 你是因为没选题,还是真的心疼江歌?

自媒体 | 你是因为没选题,还是真的心疼江歌?

2023-05-10 14:56:27

你们肯定被“江歌遇害案”刷屏了:一名24岁的女留学生在日本东京被残忍杀害,起因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室友——她的好闺蜜躲避前男友的纠缠。


本文共 2029 字,阅读需要 4 分钟。



我们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人性,是非对错大家心中各有杆秤。我们来谈谈自媒体人在江歌遇害案后那“嗜血的疯狂”。



运营君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 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

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 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一直觉得,从事面向大众的媒体行业,是肩负责任和道义的,那就是,不懂的不乱说,懂的要好好说。但似乎,并不是所有的自媒体都认可,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有人在。


某影评账号:《这是江歌案我理解的人》

某乐评账号:《像江歌妈妈那样苦命而坚强的女人》

某娱乐号:《不敢叫江歌的名字,怕她来找你吗?》

某营销号:《江歌,你替刘鑫死去的100天,她买了新包包染了新头发》

 

对于“江歌遇害案”,自媒体人有话说是可以理解,但其中究竟是愤懑不平还是消费热点?一些营销号以错用照片、牺牲事实为手段来博眼球、博流量,摸摸良心,是被狗吃了么?


在“江歌遇害案”发酵成热点事件的一周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7757篇文章与此相关,6117w+的阅读浏览量,达到10w+阅读的文章更是有近200篇之多。这还只是在微信平台的统计,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样的阅读力下,自媒体人的言论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社会话题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媒体的放大效应?


对不起,我没想过,你也一定没想过。


别说你和我,就连经受过传统媒体“洗礼”的咪蒙,这一次,好像也“有失分寸”。



如何看待“江歌遇害案”


我们在这段时间内读到过很多“江歌遇害案”的文章,有的是怒骂人性、斥责凶手;有的是反对暴力、理性分析;还有的关怀亲人、化解悲恸……


而更多却是这样的——言辞犀利、情绪偏激。

在文章中提示读者:防火、防盗、防同胞


咪蒙回复评论的“我会杀人!!!”

获2.1万的点赞


,拥有百万、千万级用户的他们,说出这番言论,真的可以接受么?


我的看法是,,那是人们单纯感情的表达;真正让人感觉不适的是,这些感情被一些精明人转化成注意力经济中的一环。


尤其是在咪蒙等人的文章中,这种转化是建立在牺牲事实、鼓吹暴力的基础上,说是单纯,没有说服力。

这样的标题似乎在说“江歌活该”


部分以“自媒体”的身份招摇过市,瞄准了民众的朴素情感,利用民众情绪攫取利益的人,赚得流量和金钱。这些帐号背后都是精明人。他们知道,骂刘鑫是一件流量巨大又无比安全和正确的事情。而今天赚得的流量,第二天就可以成为提高广告费的筹码。

注意编者注内容

有人在用江歌生前的照片混淆视听


,那是非常令人遗憾和担忧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胜利的或者说我们看到的,将不是事实、理性、公共利益,而是谎言、情绪、。


以至于有人对当前的媒体环境发声,称“人们表达的急迫压制了对事实准确的要求,观点或视角远比事实或真相重要……激发所谓‘事实已死,视角为王’的传播规范……”


这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大家真正想看到的是《局面》最初所要传达的“遵循着平衡克制的专业主义态度”、“促进沟通,彰显理性”。

 

我们所希望的是,在座的各位能够收敛起愤怒的情绪,尽量不给新闻当事人施加额外的伤害,用善意来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消费热点还是讨论人性?



从这些获得最多阅读量和关注的爆文中,可以发现几点:


1. 标题角度相似,都将矛头对准刘鑫,在标题中呈现出情绪强烈的质问或者对立;


2. 关注此话题的公号类型多样,情感、体娱、文化类公号都在参与讨论,说明这已经成为突破圈层的社会热点;


3. 大号的矩阵布局发挥优势,来自“咪蒙”和“视觉志”团队的各有两篇文章,这些大号通过矩阵将流量进一步聚拢。


运营拍档发过一篇文章,曾深刻讨论,作为自媒体,什么样的热点事件是我们可以跟上,而什么是要“用心敬畏”的。有一些热点蹭得丧心病狂


即便谁人有错在先,我们就拥有在网络上集体欺凌一个人,控诉一个人的权利么?当我们是无名集体的时候,如果伤害了一个人,谁要为他所受的伤害负责?到头来,我们又成了什么样的人?


“乌云装扮者”创始人乌云作为一名资深传统媒体人,曾说传统媒体向社会传递价值观,新媒体体现大众的价值观。



但这个时代,作为自媒体人,

请不要取悦大众,不要操控大众。

这是底线和尊严。



因此,无论是何种媒体,只要是报道触及民众情绪敏感点的问题,恐怕我们都要将大众易煽动性和自媒体人的精明与贪婪纳入考量的范畴。


一方面,呼吁大家共同维护网络价值观;另一方面,更多具有能力和影响力的大号要担负起“制定规则”的责任,有必要告诉大众,到底什么是事实。这是一个良好网络环境赖以运转的理性。


现在,自媒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优秀的故事人的越来越多,骇人的事件越来越频繁,当有人拿凉薄作为伤害别人的武器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做瓦片上的霜和炭火里的油星么?



本 周 热 文

11月热点 |  字体侵权 |  头条运营

难以启齿 |  满足你吧 |  玻璃心读

点击关键字可直接查看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