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盘点 | 新技术环境对广播媒体有哪些影响?

盘点 | 新技术环境对广播媒体有哪些影响?

2023-05-10 14:56:27


行业大咖一周内容分享,小阿君为你盘点!

9月4日

葛向阳:城市广播怎样坚持“内容为王”?


9月4日

刘庆振:智能媒体大时代,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媒介产业?


9月4日

黄琳:浙报集团,形神兼备促进媒体融合


9月5日

罗建辉:新常态下网络视听应当做到五个更加


9月7日

欧阳宏生:大数据不是万能的,警惕“唯工具论”!


9月8日

安德鲁·克里斯尔: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过去、现在和将来



葛向阳,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党委书记

城市广播怎样坚持“内容为王”?


  1.跨平台传播

  首先,重视自采新闻内容的跨平台传播。广播媒体要打造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实现广播新闻的多平台分发,以克服广播节目稍纵即逝的弱点;其次,重视形成合力的跨平台传播。广播媒体的大部分“两微一端”都要为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服务。


  2.坚持内容为王

  郑州台每年都录制多部长书、广播剧等声音产品。2017年,,将传统小说演播与剧情角色演绎有机融合,并专门创作主题歌与主题音乐,创新了广播声音展现的方式与层次,最终生产出50集的声音产品。


  3.强化互动

  以直播为核心的广播节目是城市广播的优势所在。2006年,郑州新闻广播定位新闻、服务、热线谈话,谈话的概念放大到听众与主持人的热线谈话沟通。


  4.活动对传统广播的多方价值

  第一,要与频率气质相当,要能够与线上节目和新媒体相融合。第二,活动要有延续性。优秀的活动创意就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应该能够复制并持续发挥作用。第三,活动要能够提升广播频率、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并且能带来直接收益。


刘庆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媒体系教师

智能媒体大时代,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媒介产业?


  1.作为基础设施的物联网

  物联网中所有智能媒体节点生成的关于用户的数据将会成为网络中最主要的数据流,它们创造了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新的价值链,而这将会比任何一个智能设备本身更有价值。


  2.构成生产要素的大数据

  在智能媒体时代,几乎所有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营销和集成决策都需要依靠数据分析,特别是在海量智能设备接入物联网之后导致媒介用户数据的量、质和种类都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数据已经成为智能媒体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优化资源匹配的移动计算

  智能媒体时代也需要强大的移动计算能力来分析并预测用户场景化的媒介需求,这将推动着智能媒体产业从即时响应向预测需求的更进一步转变,进而激活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内容消费市场。


  4.加速智能进化的机器学习

  当前的智能媒体生态会在永不停歇的进化中被更新的智能生态所取代,而加速这种进化的除了技术本身的进化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处于智能网络中的智能媒体自身的学习能力。


  5.智能媒体传播的新景观

  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算法等相互关联的智能技术与媒介产业中任何一个板块、一种要素、一个环节的创新组合都将引发一场化学反应,并催生出一种截然不同于以往的智能媒体新业态。


黄琳,

浙报集团:形神兼备促进媒体融合


  1.数据在线,365天生火做饭

,在重构采编流程的同时,以产品经理为牵引,努力推进采编、技术、运营的新三端融合,实现新闻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紧密合作,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2.激发活力,端出创新菜式

  融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发挥出积极的牵引作用,纸媒路径依赖被逐步打破,新闻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此外,视频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初步打响了“浙视频”品牌。据统计,截至目前,“浙视频”共生产原创视频1868条,全网总播放量超过5亿次


  3.切实面对,解决“三用”问题

  深度融合、整体转型要依托传统媒体中生产优质内容的主体力量,赋予其新要求、新能力。,内容效果是检验其是否“用得好”的唯一标准。“提升原创内容特别是精品内容的生产能力,这是媒体融合的根和魂。


罗建辉,

新常态下网络视听应当做到五个更加


  1.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网络视听发展道路——网络视听业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作传播更多更好的优秀内容,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视听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网络视听繁荣发展成果。

 

  2.要更加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新兴媒体要与传统主流媒体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形成正面宣传的强大合力。

 

  3.要更加严格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谁办网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持证运营、安全播出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节目内容审核流程和播出流程,坚持先审后播,严把审核播出关。要用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的播出标准倒逼市场主体提高作品质量,让社会责任第一、社会效益优先成为从业人员的共同选择。

 

  4.要更加切实地推进行业自律——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和相关省级网络视听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有效发挥监督和约束作用,推动网络视听行业加强自教自律。

 

  5.要更加努力地打造网络视听文艺“高原”——网络视听在数量规模高速成长的时候,更需着力提高作品质量品质。必须把节目品质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实现网络视听文艺的精品化发展。


欧阳宏生,成都大学特聘教授、传媒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大数据不是万能的,警惕“唯工具论”!


  1.大数据为广播新闻发展带来新契机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国各级广播电台新闻生产内容、生产平台及传播形式都开始出现了新气象。为了新闻资源共享,,,力图面向全国广播电台、行业机构、个体用户开放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


  2.警惕大数据广播新闻生产的“唯工具论”

  技术至上是有限制的,未来的新闻生产依然需要媒体及专业人员。即便是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新闻生产,也离不开专业人员操作新闻选题及整理和编发,大数据永远无法替代媒体从业人员决定新闻的生产过程和把关作用。


  我们不能“ 唯数据论”和“唯技术论”,让新闻呈现为机械枯燥数字的排列组合,新闻生产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数据,数据只是作为一种新闻生产的辅助工具和新型的生产方式,有其合理性。新闻要体现“以人为本”,就不能单纯将新闻视为追求功利效果的产品而漠视人的情感需要,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安德鲁·克里斯尔,英国广播电视理论和历史研究领域知名专家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过去、现在和将来


  1.广播电视可信度和权威性的延展

  传统广播机构的职责是要能够辨别真假。新媒体可以很容易地捕捉个体事件,这些来自新媒体的声音或图片资源可以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所用。但有时候尽管新媒体所捕捉到的个体事件本身是真实的,但未必事件整体状况是真实的。因此,能够让专业记者对事件整体从合适的角度播报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职责。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公司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2.旧有的大众媒介形态短时期内不会消亡

  尽管传统的媒介有时互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媒体,而且新旧媒体的界限也是模糊不清,传统媒体单个来看其原本的形态从未消亡。与旧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新媒体并不“完美”

  选择看传统的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的观看既有个人感也有群体感,会有重要事件群体共同关注的社会参与感。而网页和应用程序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为一体,会带来令人困惑的观看体验,缺乏简单明了的叙述脉络,缺少新闻专业人士的引领。将来在传统大众媒体行业工作的同事们可能不得不接受传播内容范围变窄的事实,他们会因失去部分受众而转向新媒体。但是,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将跟以往一样有价值。


END



戳“ 阅读原文”进“广播圈”,更有料!!!
友情链接